Krames by WebMD Ignite
Health Encyclopedia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Z Listings

乳房 X 光造影檢查後:認識檢查結果

乳房 X 光造影檢查是對乳房組織進行的一系列 X 光檢查。通常是為了篩查乳腺癌。篩查意味著在出現症狀之前尋找問題。乳房 X 光造影檢查也可以用來瞭解有關乳房組織中腫塊或其他變化的更多資訊。

您的醫療保健提供者將會解釋您的乳房 X 光造影檢查結果。如果您不明白所講的內容,請提出問題。您的保健提供者可能會建議您進行更多檢查,以檢查任何需要再次檢查的地方。這很常見。來電要求再次進行乳房 X 光造影檢查或其他檢查並不意味著您得了癌症。

一位女性正在與醫生交談

BI-RADS 評分系統

乳房 X 光造影檢查結果評分為 0 到 6 分。此評分系統稱為乳房造影報告及數據系統 (BI-RADS)。這 6 個類別使您更容易分享結果,並在乳房 X 光造影檢查後制定後續計劃。您的醫療保健提供者將與您討論您的分數。

只有醫療保健提供者(放射科醫生)才能解讀乳房 X 光照片。進行檢查的技術人員無法告訴您結果。他們無法討論在進行檢查時看到的東西。放射科醫生會在圖像中尋找問題。他們會獲取這些資訊並打分,然後將結果發送給您的醫療保健提供者。

瞭解您的 BI-RADS 分數

乳房造影結果分為 6 類:

0 類。這表示您的乳房 X 光造影結果不完整。X 光照片可能模糊不清。這可能使得難以讀取圖像。或者可能有組織變化,但還不清楚。需要更多資訊或圖像才能給予評分。

1 類。這表示您的乳房 X 光造影為陰性。陰性意味著沒有發現乳房變化或癌症跡象。您應該繼續進行例行篩檢。

2 類。這表示您的乳房 X 光造影無癌症跡象。但發現了其他非癌症(良性)變化。這些可能是囊腫或良性鈣化。這些改變被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在未來的乳房 X 光造影檢查中檢查這些變化。您應該繼續進行例行篩檢。

3 類。這意味著乳房 X 光造影檢查顯示的變化很可能不是癌症(良性)。但患癌症的機率很小(不到 2%)。您可能需要在 6 個月內進行後續乳房 X 光造影檢查。這是為了重新檢查改變的組織。

4 類。這意味著在圖像上可以看到變化,但不是明顯的癌症。您的保健提供者可能會建議您進行活檢。4 類有以下子類別:

  • 4A。這意味著變化是癌症的機率很低(在 2% 到 10% 之間)。

  • 4B。這意味著患癌症的機率中等(10% 到 50% 之間)。

  • 4C。這意味著患癌症的機率較高(50% 到 95% 之間),但沒有 5 類高。

5 類。觀察到的變化很可能是癌症(機率高於 95%)。強烈建議進行活檢以正確診斷。

6 類。這表示您已經被診斷出患有乳癌,而且病理醫生已經確認了診斷。乳房 X 光造影檢查可以透過觀察乳房組織隨時間的變化來觀察治療效果。

乳房密度分數

您的乳房 X 光造影檢查結果將包括關於乳房密度的資訊。這意味著除了脂肪組織外,您的乳房中有多少纖維和腺體組織。乳房越密,在乳房 X 光造影上看到異常區域的難度就越大。高密度乳房很常見。乳房密度有 4 個級別:

  • A 類。這意味著乳房不緻密。它們幾乎都是脂肪組織。

  • B 類。這意味著乳房的脂肪組織中散佈著密集的腺體和纖維組織。

  • C 類。這意味著乳房主要是緻密的腺體和纖維組織。這使得很難看到小腫瘤。這在報告上可能被稱為 異質緻密乳房。這很常見,無需擔心。

  • D 類。這意味著乳房非常緻密。這使得很難看到組織中的腫瘤。

如果您有高密度乳房組織,請向您的醫生請教這代表什麼意義。確認他們知道您的健康史。如果您知道您的健康史中有任何問題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請告訴他們。

如果您的乳房 X 光造影結果異常

乳房變化很常見,通常不是癌症。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方法是做更多檢查。您的醫療保健提供者可能建議做一些可以提供乳房更清晰、更詳細圖像的檢查。您可能會做以下檢查:

  • 聚焦乳房 X 光檢查

  • 3-D 乳房 X 光檢查

  • 乳房超聲檢查

  • 乳房 MRI

如果這些檢查中的任何一項顯示為實性包塊或腫塊,您可能需要進行活檢。活檢是一種手術,從一個部位取出少量組織。檢查組織中是否有癌細胞。

© 2000-2025 The StayWell Company, LL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information is not intended as a substitute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care. Always follow you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structions.
Powered by Krames by WebMD Ignite
About StayWell | Discla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