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ames by WebMD Ignite
Health Encyclopedia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Z Listings

心包炎

什麼是心包炎?

心包有助於保護心臟免受感染並讓心臟在每次心跳時運動。它由兩層薄薄的組織組成,中間有少量液體。當這些組織層發炎時,會摩擦心臟。這會引起胸痛。心包炎最常發生在呼吸道感染之後。它發生在所有年齡段的人身上,但更常見於 20 至 50 歲的男性。

显示心脏和心包的人体胸腔轮廓。显示心脏壁上发炎心包的两层之间有积液的截面特写镜头。
患心包炎後,心包的發炎層會與心臟發生摩擦。這會導致疼痛與其他症狀。

心包炎有哪些症狀?

心包炎可以是短期(急性)或長期(慢性)的。急性型發作突然,通常持續數天或長達 3 週。慢性型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並持續 3 個月以上。不同類型之間的症狀可能有所不同。

  • 急性心包炎的症狀包括:

    • 胸部中央或左側劇烈疼痛。深呼吸時疼痛加劇,而坐起來或前傾時可能會減輕。

    • 發熱

    • 無力

    • 呼吸困難

    • 心跳顫動(心悸)

    • 咳嗽

  • 慢性心包炎的症狀包括:

    • 疲勞

    • 咳嗽

    • 呼吸急促

    • 胃和腿部腫脹(嚴重時)

    • 低血壓(嚴重時)

    • 胸部疼痛,躺下或深呼吸時加重,而坐起來或前傾時減輕

導致心包炎的原因是什麼?

在許多情況下,心包炎的原因是未知的(特發性心包炎)。可能的原因有:

  • 病毒感染。這是一個常見的原因,通常發生在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之後

  • 細菌或真菌感染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硬皮病和狼瘡

  • 心髒病發作後康復

  • 胸部、食道或心臟受傷或手術

  • 胸部放射治療

  • 某些類型的癌症

  • HIV 病毒感染/艾滋病

  • 抑制免疫系統的藥物

  • 腎功能衰竭

如何診斷心包炎?

健康保健提供者會檢查您的健康史,並要求您描述您的症狀。您還將進行體檢。您的提供者會對您的心臟進行聽診,看它是否會發出一些叫做心包摩擦的聲音。您可能會進行以下檢測:

  • 心電圖 (ECG)。該檢查記錄您心臟的電學活動。心電圖檢查期間,會將小貼片(電極)放在您的胸部、手臂和腿部。電線將墊片連接到機器,機器會記錄心臟的電信號。心包炎有一種特定的模式,可以在心電圖上看到。但它通常需要多次測試來確認。

  • 實驗室檢測。可以在實驗室採集血液或心包液樣本並進行檢測。這些檢測可以幫助發現心包炎的病因。

  • 心臟或胸部的影像學檢查。這些可能包括 X 射線,MRI 和 CT。它們會生成心臟或胸腔內部的圖像。MRI 掃描使用磁鐵和無線電波。CT 掃描使用 X 射線和計算機。

  • 超聲心動圖(迴聲)。這個檢測使用超聲技術生成心臟的動態圖圖像。在迴聲檢查中,探頭在胸腔上方移動,發出無害的聲波。該檢查生成一幅顯示心臟大小和形狀的圖像。它顯示出心臟的運作情況。亦顯示心臟內是否有液體

如何治療心包炎?

治療方式取決於其嚴重程度。透過治療可以解決心包炎的症狀或原因。或者可以解決心包炎可能引起的併發症。

  • 症狀治療。對於輕微症狀,休息可能是唯一必須的治療方式。為了減輕疼痛和炎症,醫生可能會給您開一些藥。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如果疼痛嚴重,醫生可能會開出一些名為秋水仙鹼的強效抗炎藥。

  • 如果病因明確,將進行針對性治療。例如,可能開抗生素。如果原因是細菌感染,則開抗生素即可。

  • 治療併發症。急性和慢性心包炎可導致嚴重但不常見的併發症。其中包括:

    • 心臟壓塞。液體在心包層內積聚。這會使心臟無法正常工作。它能阻止適量的血液流向身體。為了治療此病症,醫生會將針插入胸壁和心包層之間,以去除多餘的液體。有時可以行手術切除部分心包膜。

    • 縮窄性心包炎。隨著時間的推移,心包膜中會形成疤痕樣組織。這些組織防止心臟在搏動時充分擴張。這使得心臟無法正常工作。手術切除心包膜是常用的唯一治療方法。

我應該什麼時候打電話給醫療保健提供者?

如果您有任何心包炎症狀,請立即致電您的醫生。如果您有胸痛,這一點尤為重要。如果不進行治療,可能會危及生命。

© 2000-2025 The StayWell Company, LL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information is not intended as a substitute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care. Always follow you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structions.
Powered by Krames by WebMD Ignite
About StayWell | Disclaimer